近年來,隨著科學的進步,土壤淋洗修復技術飛速發展。盡管土壤淋洗修復技術在土壤污染方面有較好的應用和研究,但該方法仍然存在著修復效率低,成本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問題。如何克服這些問題成為其推廣應用和革新的關鍵。
近日,生態環境部在京召開2022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總結了2021年全國生態環境的主要工作。會議指出,2021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實現了“十四五”起步之年的良好開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生態環境領域8項約束性指標順利完成,污染物排放持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這無疑來說是個好消息,也為2022年的環境保護工作做好了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國家在宏觀政策層面上對土壤污染修復行業支持力度在逐步加大,逐步制定相關政策、法規,形成完善的環境保護體系。技術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關鍵助力之一,先進、高效的技術會實現產業的跨越式發展。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國在土壤修復技術方面取得長足的進步,但在技術應用方面仍不夠多樣化。因此,應進一步加大科研的投入力度,著重研發環境友好型的土壤修復技術。
為全面貫徹落實《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關 于深化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機構規范化、裝備現代化、隊伍專業化、管理制度化建設,持續深化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
村鎮場地污染是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普遍存在的重要環境問題之一, 直接威脅到環境安全和人類健康。近年來,土壤地下水污染的防控與治理已逐漸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眾所周知,村鎮場地污染在很多國家成為嚴重的環境和發展問題。農藥、工業廢棄物、重金屬以及不斷增多的電子垃圾成為主要的村鎮場地污染物。若污染場地未被適當修復,將會對公眾健康和環境構成嚴重威脅,可能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瓶頸。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之年。這一年,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邁出新步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加快構建....綠色 發展成為最鮮明的風向標。
我國的土地資源非常緊張,對村鎮污染場地進行生態恢復,變廢為寶使其重新具有土地使用價值就顯得尤為重要。工業社會宣揚對工業技術的崇拜,以掠奪資源和破壞環境為代價,造成空氣污染以及生態系統發生改變。在工業廢棄地上生態破壞具體表現為土壤污染、植被受到破壞和水體的污染。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及科技的不斷發展,世界范圍內的生態技術水平有了顯著增強。土壤修復技術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主要有濫墾、濫牧、濫伐、濫采、濫用水資源、粗放式農業生產、畜禽養殖和生活污水亂排、鄉鎮工礦企業工業污染等。我國是農業大國,生態如果遭到破壞,環境如果遭到污染,不僅會危及廣大農民生產和生活的基礎,制約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且也將危及整個國民經濟的全局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因此,創造一個有利于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不僅是我國環保事業的客觀要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惠民工程的應有之義。
鄭州市長椿路11號國家大學科技園孵化1號樓513
電話:0371-61772378
郵箱:desenhuanjing@163.com
30年
裝備制造經驗
為用戶提供及時、高效、便捷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