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土壤淋洗分為原位淋洗和異味淋洗,那么這兩種技術有什么不同之處呢,他們的使用范圍是什么呢?土壤修復設備廠家鄭州德森為您解答。 1、原位 土壤淋洗 原位土壤淋洗是通過注射井等向土壤施加淋洗劑,使其向下滲透,穿過污染帶與污染物結合,通過解吸、溶解或絡合等作用,最終形成可遷移態化合物。含有污染物的溶液可用提取井等方式收集、存儲,再進一步處理,以再次用于處理被污染的土壤。 該技術需要在原地搭建清洗液投加系統、土壤下層淋出液收集系統和淋出液處理系統。同時,采用物理屏障或分割技術把污染區域封閉起來。 該技術
由于我國污染場地土地資源再開發的迫切性要求場地修復周期非常短,以及缺少原位修復技術的實施經驗,現階段我國場地修復廣泛采用異位修復技術:將污染土體挖出或將地下水泵出后再進行異地或原地異位處理,如水泥窯處置等。 由于異位修復快速、高效,短期內我國土壤修復市場仍將持續這種趨勢,但異位修復天然存在以下缺點: ①難實現場地的完全修復。由于地下水的流動性,上游被污染地下水會對修復場地造成二次污染; ②挖掘、運輸、堆放和設備使用維護等方面費用較高,尤其對于場地規模較大和污染深度深的情況; ③環境破壞大,作業風險高,如常
土壤淋洗是利用水或其他淋洗劑,通過螯合、沉淀等作用,分離重度污染土壤組分或將土壤中的污染物轉移至液相,再對含污染物的淋洗液進行處理的技術。該技術適用于處理重金屬、放射性核
美國EPA研究表明由于大部分土壤污染附著于細小土壤顆粒(如黏土及粉土)表面上,在此一情形下,則可利用物理分離技術,先將大顆粒土壤先予分離,可大大降低待處理污染土壤的體積。而后通
土壤是生態環境設備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人類生存與發展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綜合性自然資源。然而,隨著我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礦產資源的不合理開采及其冶煉排放、長期對土壤進行污水灌溉和污泥施用、人為活動引起的大氣沉降、化肥和農藥的施用等原因,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受污染耕地約 1.5億畝,占 18億畝耕地的 8.3%。如何保護我國土地,修復土壤污染,建立良性循環的生態設備、實現經濟、環境、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土壤修復 是指利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方法轉移、吸收、降解和轉換土壤中的污染物,使
石油污染土壤淋洗修復是一種新興的、經濟高效的修復技術。在化學淋洗過程中,大部分石油類污染物從土壤轉移到液相淋洗液中,產生了大量淋洗廢液,廢液若直接外排不但會造成資源浪費,而且還會加重污水處理站的處理負荷。因此,如何實現這部分淋洗廢液的最終無害化處理及回用是淋洗工藝能否清潔無害、經濟高效運行的關鍵。 與采油、洗油的廢水相比,淋洗修復石油污染土壤廢水中油的濃度要低的多。但是作為回用水,對整個廢水處理的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去除廢水的油。近年來,絮凝法、膜分離法處理含油廢水在國內外的應用越來越多。然而,采用單一的
目前用于修復有機污染土壤的淋洗方法主要是化學表面活性劑淋洗法。常用的表面活性劑主要是十二烷基硫酸鈉、曲拉通 X-100 等。這些表面活性劑能夠顯著降低溶劑(一般為水)的表面
說明 書 一種用于土壤淋洗修復的上料造漿及分級回收系統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由于進料粒徑不均勻篩網容易發生堵塞的問題,解決了淋洗土壤粒徑和設備的匹配性及污染土壤預處理
鄭州市長椿路11號國家大學科技園孵化1號樓513
電話:0371-61772378
郵箱:desenhuanjing@163.com
30年
裝備制造經驗
為用戶提供及時、高效、便捷的服務